“進入大學后我們發(fā)現(xiàn),餐廳里每天要產生大量的餐廚垃圾。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餐廚垃圾非常適合制作一種生物農藥,于是我們便萌生了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的想法。”北京科技大學本科二年級的王丹陽同學與她的伙伴們在展臺前認真向評委和同學們講解著他們的作品——利用餐廚垃圾發(fā)酵產生Bt生物農藥。他們估計,這項發(fā)明如果投入市場,年處理1萬噸餐廚垃圾可獲1250萬元的利潤,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這是日前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開幕式上的一幕。本次競賽主題為“節(jié)能減排綠色能源”,共有1868支參賽隊伍,參賽學生超過1.5萬人,最終進入決賽復評的作品共136件。參賽作品內容涉及能源、機械、建筑、電器、海洋等行業(yè),涵蓋生產生活各個領域,部分作品已申報國家專利。
本次參賽作品中,許多大學生將關注點投向了日常生活中的節(jié)能減排。
西南交通大學的展臺上,一個貌似普通卻暗藏玄機的煤氣灶引來眾多參觀者和專家評委的駐足。原來,西南交大的同學為傳統(tǒng)的煤氣灶增加了一個節(jié)能裝置,它的外形創(chuàng)意來自荷花的花瓣,葉片采用不銹鋼雙層鏤空結構設計,其間填充保溫材料石棉,有利于減少熱源能量的無用耗散。經過測試,這種新型裝置可有效提高煤氣利用率,縮短使用時間。燒開一壺水可以少用30多秒的時間。按照這個數(shù)字計算,成都市260多萬人口,平均一戶人家一個月使用18立方米的天然氣,如果家家戶戶都使用他們這種節(jié)能裝置,一個月總共可節(jié)約800余萬元,而這個裝置的造價只有30元。項目組的一名同學開心地說:“我們沒有復雜的反應裝置,但我們從生活做起,做出最適合大眾的東西,方便普通人的生活?!?/p>
這次大賽不僅有創(chuàng)新實用的科技作品,更不乏創(chuàng)意十足的概念型作品。
北京科技大學07級的同學通過調研大學生節(jié)水心理意識,設計出一款運用心理學原理節(jié)水的水龍頭。
“您肯定聽過有些父母夸孩子聰明、努力、孝順,但您是否聽過父母驕傲地稱贊孩子‘節(jié)約用水’?”項目組的趙一熹同學說,“節(jié)能減排的呼聲如此猛烈,可民眾參與度究竟有多高呢?”通過調查,項目組的同學們發(fā)現(xiàn),日常消費品的外觀設計會對消費者的心理產生微妙的影響,于是,他們設計出3款包含節(jié)水理念的水龍頭,經過網(wǎng)絡投票選出了最受歡迎的一款參加比賽。這款水龍頭的靈感來源于家庭使用的榨汁機,意為暗示人類壓榨地球、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水從最上方的球形蓋中流到類似于榨汁機的旋轉刀頭立體結構中,然后順著結構的凹槽再流向集水的玻璃槽里。其中心理學應用在于,通過頗為曲折的水流方式的過程,可以使人們的心理受到觸動,從而提高自身的節(jié)水意識,達到用“心”節(jié)水的效果。